English

现代化一种

1999-08-15 来源:生活时报 南方周末 刘洪波 我有话说

在中国最早提出“现代化”的人,肯定是极受耻笑的。对此,我没有证据,但确信不疑。因为我看到无数的出头椽子都是如此。

现在,人们知道仅仅生活于现代,并不意味着“现代化”了。这是观念的进步,大大有别于杨光先“宁可无好历法,不可有西洋人”时期。可是,“现代化”又是什么呢?种种迹象表明,中国的现代化,在许多人心目中,也不过是“声光电化”而已。50年代描绘共产主义的天堂生活,无非“楼上楼下,电灯电话”,马克思所梦想的“人的自由发展”并不在其中的。今天看到一些“现代化”的实践,精神上仍然类此,只不过“电灯电话”变成“微机”罢了。

不久前,全国21个城市的青年中学教师在武汉示范现代教学法,有近千名教师观摩。层层选拔出来的佼佼者们,却也不过是运用一些“电子多媒体手段”。老师从头到尾讲,学生从头到尾听,板书由幻灯机放出来,背诵由录音机放出来,如此等等。至于培养阅读能力、语言能力、独立思考能力和审美能力,并不见得紧要。

在相当一部分人看来,所谓“现代化”正是一个技术概念,而不是一个社会概念。

打开电视,镜头落到领导的办公室,必然可以看到一台很惹眼的电脑。这种模式化了的“领导与电脑在一起”的画面,是要让大家看到领导同志们是多么富于现代气息。

有些负责将观念传播给大众的媒介,有些主导一方“现代化建设”的人们,其现代化的观念,不过如此。相比之下,倒是一些从来没弄过电脑的深山老农,义愤填膺地要求选举村长,罢免贪官,有着更现代的意识。

“现代化建设”,到底是要建设一个文明进步的新型社会,还是要建立一个声光电化的机器世界?若董仲舒学会了按电脑键盘,就可以算一个现代人,这种“现代化”,不说不如五四先辈和辛亥先烈,就算比起维新人士来,也落后不少,维新人士毕竟还知道要搞一些新的社会制度。而这种“现代化”最多也就一个洋务派水平,以为多搞一些新设备就全齐了。

一百多年了,许多人挂在口头的“现代化”,全部意义仍只是“运用新技术”,“坚其船而利其炮”。不同时代的中国人总是认为自己所缺的不过“奇技淫巧”,而非社会进步的动力机制,这种自信,不知从何而来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